作者 崔鹏来源: 一财网
组成幸福的增量和常量和很多数学模型类似,从概率上说,如果你想用钱增加自己的幸福感,最有效的方式是,把更多的钱放到增加舒适度上。
在一次与以前同事的小聚会上,大家说起了庆祝生日的方式。我们的想法基本上是很俗气的,除了一位很有魅力的女同事。她的庆生方式是到所在城市她认为最棒的酒店去住一夜——住一夜的意思就是在那个酒店住一夜,没有色情暗示——那一夜花费的价格大概是3000块左右。
我听到这个想法,第一个反应是,这的确不俗气,但是她疯了!3000块的价格大概可以在一个周末飞机来回那些最好的东南亚城市,另外还包括两天绝对说得过去的酒店住宿。
我对这位女士脑子有问题的判断是在一次和老婆去星巴克后改变的。因为我当时刚在公司喝过咖啡,所以,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想在星巴克点一瓶依云矿泉水,但老婆立刻阻止了我。她的命令是,如果不喝咖啡可以点一杯果汁,但不能点依云。我知道老婆阻止我的内涵,矿泉水可以在马路边1块钱一瓶买到,依云矿泉水的制造成本大概超不过2毛钱;而一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成本起码要两块多钱。所以依云的性价比数值为0.2/18=0.011,而美式咖啡的成本价格比为2/22=0.091,果汁同类数值大约是0.08。所以依云太贵了。
不过对于喝过咖啡的我来说,很想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,那就是欲望。依云18块一瓶就可以满足我喝点水的欲望,而果汁要25块,这样我反而会多付7块钱。至于果汁的成本要比矿泉水高的问题——既然我要消费掉一定的钱来满足自己,同时又确认我消费的东西品质上都是无害的,那又何必在乎我所消费东西的制造成本呢?即使依云一瓶卖25块钱,那对于一个想喝瓶水的人来说,也不过分。而这让我想起那位去住豪华酒店的女士,她就是坚持要点一瓶昂贵矿泉水的人。
我在一篇论文里看到,幸福被分为快乐程度和舒适程度两个细分变量。在心理学上,快乐和舒适的定义是不同的。快乐是指那些人们欲望得到满足程度时与以前经验相比的增量。而舒适则是人们欲望满足的常量,这部分给你带来的幸福感大概要等到它失去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。
最平常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手机上网信号或者健康,在平时你并不会因为手机能上网或者能健康地活着感到有多幸福,但是,你一旦失去它们就会感到它们的可贵。
从很多富裕程度和幸福指数的统计来看,富人普遍是比穷人要幸福一些的。其实我很怀疑富人在获得欲求满足的增量上能超过穷人——因为那太难了——但是很显然,富裕人群的生活舒适程度要高于穷人。
我曾在《华尔街日报》上看到一篇理财的文章,其中提到了一个爱吃墨西哥玉米片的人:这个自由撰稿人喜欢吃玉米片,每年大概要吃掉3000块人民币的玉米片,理财经理就对他说,你应该把吃玉米片的钱省下来,然后到你昔日梦想去的地方旅游。这个撰稿人就这么做了……
按照上边对幸福感的分析,这位理财专家的做法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。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是,快乐程度(去旅游)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舒适程度(能自在地吃玉米片)。虽然传统观念都是这么认为的,传统的成功观念也是如此设定的,很多人认为只有牺牲掉生活中的舒适感才能获得天下瞩目的成功,然后才会获得更大的幸福感。但是,这真的是最好的增加幸福感的方式吗?
组成幸福的增量和常量和很多数学模型类似,从概率上说,如果你想用钱增加自己的幸福感,最有效的方式是,把更多的钱放到增加舒适度上。增加快乐也需要一些资金配置,但不要太多,因为这种投资的偶然性往往很大。